垃圾發電網獲悉,12月2日,贛州市行政審批局發布信豐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信豐縣摻燒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含生活污泥改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擬批準公示,為協同消納信豐縣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解決信豐縣及周邊部分一般工業固廢處置難題,建設單位擬對現有工程(信豐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一期+二期)進行改建,對不具回收利用價值的可燃性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及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摻燒處理,日處理生活垃圾、一般工業固廢(含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共800t,其中一般工業固廢處理規模不超過200t/d(含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不超過150t/d),設計年發電10502萬kWh。
項目詳情如下:
項目名稱:信豐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信豐縣摻燒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含生活污泥改建項目
建設地點:信豐縣嘉定鎮長生村長坑仔信豐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廠區內
建設單位:信豐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江西水韻環境技術有限公司
建設項目概況:項目性質為改建,代碼2407-360722-04-05-759612,位于信豐縣嘉定鎮長生村長坑仔信豐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廠區內,地理坐標東經11457′41.961″,北緯2522′45.598″,總占地44675.83m2。
為協同消納信豐縣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解決信豐縣及周邊部分一般工業固廢處置難題,建設單位擬對現有工程(信豐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一期+二期)進行改建,對不具回收利用價值的可燃性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及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摻燒處理,投資建設本次改建項目。主要改建垃圾焚燒爐爐內污泥回噴和爐內噴水降溫,改造焚燒爐煙氣處理設施,其他建設內容依托現有工程不變化;摻燒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和污泥的收集轉運不在本次改建項目范圍。日處理生活垃圾、一般工業固廢(含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共800t,其中一般工業固廢處理規模不超過200t/d(含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不超過150t/d),設計年發電10502萬kWh。
爐內污泥回噴改建:通過回噴泵將污泥和滲濾液通過輸送管道、噴槍,噴至焚燒爐爐膛內;爐內噴水降溫改建:綜合利用水池中的水用泵引至焚燒爐點火平臺、經減溫水噴槍噴入爐內減溫;焚燒爐煙氣處理設施改造:將原工程活性炭吸附改為復合黏土礦物改性吸附,同時保留活性炭吸附材料作為備用。
處理工藝: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與生活垃圾儲存及焚燒利用現有設施,從原物流門進入廠區,稱重后卸入垃圾儲坑,由爪式抓斗吊至焚燒爐料斗,進入焚燒爐排以混燒方式焚燒。
生產設備:焚燒爐、余熱鍋爐、汽輪機、發電機、地磅、垃圾卸料門、垃圾吊車(抓斗起重機)、垃圾抓斗、點火燃燒器、助燃燃燒器、一次風機、二次風機、爐墻冷卻風機、供油泵、油罐、工業水取水泵、原水處理系統、循環水泵、機械通風冷卻塔、化學水制備系統、空壓機、出渣機、渣吊起重機、飛灰輸送系統、噴槍。
原輔材料: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一般工業固廢、尿素、氧化鈣、活性炭、復合黏土礦物改性吸附材料、螯合劑、輕柴油、阻垢劑。
項目生產用水由桃江抽取,用水量1438.3m3/d,生活用水由市政供水管網供給,用水量14.3m3/d;建成后不新增勞動定員(76人),三班連續工作制度,年工作333天。改建項目總投資4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10萬元、約占25%。
項目不占用生態保護紅線、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等生態環境保護目標,不涉及地表水、地下水飲用水源保護區。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項目在工程設計、建設和運行過程中應認真落實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和要求。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項目施工期不涉及土建,工程量小,少量揚塵無組織排放,須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生活污水通過現有工程生活污水處理站處理后綜合利用不外排;施工采用低噪聲設備、廠房隔聲等措施控制噪聲影響,須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施工期排放標準》(GB12523-2011);施工建筑垃圾堆放至指定地點生活垃圾廠內焚燒處置。
(二)營運期各項污染防治措施
1、有組織廢氣為1#、2#焚燒爐的焚燒煙氣,均采用“選擇性非催化還原脫硝(SNCR)+半干法煙氣脫硫+干法噴射+復合黏土礦物改性吸附/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塵器”處理后,經80m高集束式排氣筒(DA001、DA002)排放。
無組織粉塵廢氣主要是飛灰倉、石灰倉等逸散粉塵,在各貯倉頂部設置布袋除塵器,采用振打方式清灰,進出倉粉塵先經倉頂布袋除塵器過濾后,再經車間門窗或排風扇等無組織排放到大氣環境;垃圾池、滲濾液處理站等逸散的無組織惡臭廢氣,采取抽氣、活性炭除臭、生物除臭、阻隔簾幕及密閉措施后,無組織排放至大氣環境。
焚燒爐煙氣排放須滿足《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14)(含2019年修改單)中最高允許排放濃度限值,氟化物須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中氟化物標準;氨、硫化氫、甲硫醇、臭氣濃度須滿足《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表1二級新擴改建標準;倉儲粉塵無組織廢氣排放須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
項目設置廠界紅線外擴300m范圍的衛生防護距離,其范圍內禁止新建居民區、學校、醫院等環境敏感點和食品、藥品、電子等對環境質量要求高的企業。
2、項目廢水包括垃圾滲濾液等13類。垃圾滲濾液、垃圾車輛運輸引橋沖洗廢水、地磅區及汽車沖洗廢水、卸料區沖洗廢水、車間沖洗廢水、機修廢水、實驗室廢水、初期雨水等8類廢水,依托廠內現有處理能力250m3/d的滲濾液處理站(預處理+UASB高效厭氧反應器+A/O好氧系統+MBR生化處理系統+NF納濾膜系統+RO反滲透膜系統,)處理,滿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業用水水質》(GB/T19923-2005)中相關回用標準后進入回用水池,回用煙氣處理石灰漿制備用水、垃圾卸料區沖洗用水、垃圾車輛引橋沖洗用水、沖渣機冷渣生產補充用水、爐內噴水降溫用水等不外排。
生活污水依托現有25m3/d的生活污水處理站(調節池+缺氧池+外置式MBR膜系統)處理,滿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業用水水質》(GB/T19923-2005)中相關回用標準后回用于循環水系統不外排。
化學水站排水、鍋爐排污水回用至飛灰固化及爐渣冷卻用水;滲濾液處理站濃液中的NF濃液回噴至垃圾坑,RO濃液作為石灰漿制備用水;循環水排水回用于煙氣處理反應冷卻塔用水、道路灑水、飛灰固化用水、沖渣機冷渣補給用水、垃圾車輛運輸引橋和地磅區域沖洗用水等環節。以上廢水回用前也須滿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業用水水質》(GB/T19923-2005)中相關回用標準。
3、項目噪聲主要為綜合利用水泵等輔助設備噪聲,采取消聲、隔聲、屏蔽、減震、加強綠化等措施,廠界噪聲須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類區標準。
4、項目固體廢物有爐渣、生活垃圾、廢水處理污泥、廢活性炭(除臭)、飛灰、廢布袋、廢過濾膜、設備檢修廢礦物油、廢油漆桶、廢含油抹布。
出渣機加水冷卻降溫后爐渣送現有項目渣坑(尺寸40.3m5.05m4m),貯存后由資源單位回收綜合利用;生活垃圾、廢水處理污泥、廢活性炭(除臭)收集后進入焚燒爐焚燒。
飛灰在飛灰固化車間添加螯合劑穩定化處理,不添加水泥,滿足《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中6.3條件要求后,送信豐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三期工程(一階段)(飛灰填埋場)無害化填埋;廢布袋、廢過濾膜、設備檢修廢礦物油、廢油漆桶、廢含油抹布等為危險廢物,分類收集暫存于現有工程飛灰養護車間外北側的危險廢物暫存間(有效庫容78m3),定期交有相應處理資質的單位處置。
5、按照“源頭控制、分區防治、跟蹤監測和污染監控、應急響應”相結合原則,從污染物產生、入滲、擴散、應急響應全方位防控地下水與土壤的可能污染。
對廢水處理工藝、物料管道、設備、污水儲存及處理構筑物采取防護措施;管線鋪設采用可視化設計,減少埋地管道;
將主廠房內卸料大廳、垃圾池、尿素水溶液儲罐區(尿素間+SNCR間)、飛灰固化間,以及油罐區、飛灰養護車間、危險廢物暫存間、滲濾液處理站、生活污水處理站、事故池、初期雨水收集池、廠內廢水收集管道等劃為重點防滲區,防滲層滲透系數≤10-7cm/s,等效黏土防滲層Mb≥6m;主廠房內除重點防滲區外區域劃為一般防滲區,防滲層滲透系數≤10-7cm/s,等效黏土防滲層Mb≥1.5m;綜合水泵房、循環水池、冷卻塔、消防水池、綜合樓、地磅、地磅房、廠區道路等區域為簡單防滲區。
項目設置3個地下水監測井,分別作為污染監視、擴散和背景值監測點;設置2處土壤監測點分別作為垂直入滲和大氣沉降影響點;并嚴格落實報告書中的監測計劃和監測因子。
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一旦發現監測因子超標,須立即采取應急措施,防止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擴散。
6、環境風險防范措施,項目環境風險主要為大氣環境、事故廢水、安全防火環境風險。
大氣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加強對廢氣防治設施運行及維護,關鍵設備和零部件應有充足備用,焚燒煙氣處理系統配備SO2、NOx、CO、HCl、HF、煙塵自動監測系統;焚燒爐啟動時應先對袋式除塵器進行電預加熱,達到所需溫度時再同時啟動焚燒爐及袋式除塵器;焚燒爐出現熄火等故障,聯鎖控制系統立即啟動,緊急停車,自動關閉燃燒室內氣體;停電、停水導致煙氣凈化系統不工作,焚燒爐應停機;爐溫較低時采用柴油助燃,確保焚燒爐溫度≥850℃;除臭設施故障時應及時開啟備用柴油發電機電源,啟動事故除臭風機等除臭設施,確保事故臭氣達標經排氣筒排出;柴油采用地下油罐貯存,油罐區域要嚴格執行防滲措施和操作規程,并設置圍堰。
建立事故廢水風險三級防控體系:一級防控措施,垃圾儲坑、地下儲油罐、廢氣處理設施等區域四周設置圍堰、收集溝渠、可視化管道閥門,并和事故池互相連通,采取環氧樹脂地坪防腐防滲,將事故廢水控制在事故應急池和以上區域內;二級防控措施,廠區建設900m3事故應急池(兼消防廢水池)和150m3初期雨水收集池,滲濾液處理站綜合調節池設置進水管道和事故應急池相通,確保有效收集事故廢水,改建項目廢水不外排,不設置廢水排放口;三級防控,雨水排放口末端設置應急閘閥、與切換閥連鎖,禁止被污染雨水外排。
嚴格落實報告書中各項有關安全防火措施條的條款。制定焚燒爐廢氣處理系統污染事故排放、火災應急、污染泄漏風險防范措施,建立風險事故應急預案和響應機制,并定期演練。
7、項目應設置專門的環境管理機構,加強污染治理設施的管理與維護,嚴格落實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提出的環境監測計劃,對焚燒爐、爐渣、飛灰、周圍大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壤、聲環境等定期開展監測,并按要求實施企業環境信息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嚴禁擅自拆除、閑置、停用環保治理設施。若項目廢水、廢氣等超標排放或環境質量惡化,必須立即停產治理。
公眾參與情況
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信豐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信豐縣摻燒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含生活污泥改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說明》,本項目在公示期間,未收到民眾的電話或其他任何有關對本工程環境保護方面的反饋意見。
聯系人:候經理
手機:1896361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