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生產1000千瓦時可再生能源電量,即可獲得一張“綠色電力證書”。“綠色電力證書”讓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電,也能擁有“身份證”。
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資料顯示,自2024年8月至12月,鄂西地區規模最大的垃圾發電特許經營項目——三峽集團所屬長江環保集團長江清源環保節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清源公司”)宜昌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特許經營項目(以下簡稱“宜昌垃圾發電項目”)已獲超27萬個這樣的“身份證”。
▲ 宜昌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特許經營項目綠色電力證書
“這些證書,不僅僅是數字的累積,更是我們朝著可持續發展方向邁出的步伐。”曾參與申請辦理綠證的長江清源公司電氣專工張聰說道。
綠色電力證書即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簡稱“綠證”,由國家能源局核發,是我國可再生能源電量環境屬性的唯一證明,是認定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產、消費的唯一憑證,具有支撐綠色電力交易、認定綠色電力消費、核算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等基礎性作用。綠證具有唯一的代碼標識,注明了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名稱、項目類型、電量生產月份等信息,相當于綠色電力的電子“身份證”。每一張綠證的產生或交易,就意味著有1000千瓦時綠色電力已經進入公共電網或者被消費。自2024年7月1日起,國家能源局根據電網企業和電力交易機構提供的數據,核發上月電量對應的綠證。
垃圾發電,屬于可再生能源領域中的生物質發電,通過將生活垃圾等廢棄物轉化為電能,實現了廢物的資源化利用。垃圾發電項目通過申辦綠證,將項目生產的綠色電力進行市場化交易,有助于提升垃圾發電項目的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促進綠色電力市場的健康發展。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鳳凰觀村的宜昌垃圾發電項目,作為湖北省和宜昌市重點實施的節能環保產業項目,不僅解決了宜昌市長期以來的垃圾處理難題,還為當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作出了積極貢獻。該項目通過先進的垃圾焚燒技術和高效的能源轉化系統,讓垃圾變廢為寶,每年發電量達到2億千瓦時,成為城市綠色發展的新亮點。項目于2023年4月投產試運行,同年10月27日投入商運,項目設計日處理規模2250噸。其中,項目一期日處理規模為1500噸,與當前宜昌主城區每天產生垃圾規模基本相當。
▲宜昌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特許經營項目全景 攝影:陳臣
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宜昌垃圾發電項目已向電網累計提供綠色電力約3.34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煤10.25萬噸,產生的電力相當于宜昌市約11.7萬戶家庭一年用電量。
聯系人:候經理
手機:1896361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