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上午,國家電投廣東廉江核電項目施工現場機械轟鳴,吊臂升降,車輛穿梭。伴隨著2號機組核島第一罐混凝土澆筑于近日完成,該項目一期工程進入了雙機組建設新階段。
站在2號機組核島前,國家電投湛江核電黨委書記、董事長張震向記者介紹,廉江核電項目在國內首次采用海水二次循環冷卻技術,每臺機組配置1臺逆流式自然通風高位集水海水冷卻塔。冷卻塔高218.7米、零米直徑約175米,單塔淋水面積20000平方米,是世界首個核電超大型高位集水海水冷卻塔,因此被譽為“世界核電第一塔”。
此前,冷卻塔在國內多用于火電行業,在核電領域應用尚屬首次。
廉江核電海水二次循環冷卻技術具體原理為冷卻塔利用自然對流換熱和蒸發冷卻原理實現熱水與空氣的熱交換,將不能用于發電的余熱排放到大氣中。當空氣自冷卻塔下部進入,循環水自配水系統向下噴淋,通過水—氣對流換熱、蒸發散熱對循環水進行冷卻,空氣被循環水加熱而抬升,形成水蒸氣從而帶走熱量,同時水蒸氣在塔頂遇冷凝結成水滴又回到塔內。
“相較于國內已建或在建商用核電站采用的‘海水直流循環冷卻技術’,廉江核電項目采用的‘海水二次循環冷卻技術’取水量僅為傳統直流循環方案的四十分之一,降低了排水溫度,對海洋環境更為友好。”張震表示,廉江核電項目采用的是自主設計、國產化的三代CAP1000技術,運用非能動安全設計理念,不依賴于交流電源和能動設備,采用非能動專設安全系統設計。在異常情況下,72小時內不依賴人員干預,可自動保證機組安全。
湛江核電相關負責人介紹稱,廉江核電項目首創利用橫跨反應堆廠房的大型龍門吊作為工程建設的主吊機,用以代替大型履帶吊進行核電站建設期間大型結構模塊及設備的吊裝及轉運。相較于傳統履帶吊,大型龍門吊安全性更好,抗風能力強,可抵抗17級臺風;為門式結構,工作穩定性和安全性更好;轉場方便快捷,從駐留場地移動至吊裝位置不超過30分鐘;檢修維護簡單,無需變工況;經濟性好,可大大節約運維及管理成本。
據悉,廉江核電項目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總裝機862萬千瓦。其中一期工程2臺機組裝機規模125萬千瓦,將于2028年底前建成投運。建成后,2臺機組的年發電量將達到約200億千瓦時,以城鎮居民每戶用電量12.5千瓦時/日計算,將滿足438萬戶居民1年的用電量。
待6臺機組全部建成后,年發電量約為702億千瓦時,每年可減少標煤消耗約2007.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5260.1萬噸、二氧化硫約17.1萬噸、氮氧化物約14.9萬噸,減排效應相當于種植闊葉林約14.8萬公頃。
聯系人:候經理
手機:18963614580